今年适逢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一带一路”倡议5周年、国际海事组织成立70周年。
海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性基础和服务行业,90%外贸物资通过海运完成运输,是我国最早“走出去”的行业,发挥着对外开放“先行者”和支持保障的重要作用。回顾40年,中国海运业发展的每一步,都得益于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和历史机遇。
十一届三中全会明确了“改革开放”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治国方略,招商局在深圳蛇口开发建设了第一个对外开放的工业区,打响改革开放的第一炮,也成为海运率先改革开放的窗口和样板,创立了港口与城市、与工业融合发展的蛇口模式。
改革开放极大释放了中国发展潜力,海运需求快速增长,海运供给不断迈上新台阶,到2000年海运需求居世界前3位,海运运力达到3844万载重吨、居世界第五位,沿海港口吞吐能力全面紧张状况得到缓解,标志着中国进入世界海运大国行列。
进入新世纪以来,抓住WTO和“中国因素”机遇,中国海运规模化发展再上新台阶,成为世界海运需求最大的国家,海运大国地位进一步巩固,形成海运强国框架。一是形成规模居世界前三位的大型化、专业化和年轻化的现代化船队,国际地位进一步提升。二是形成一批规模居世界前列的世界级大港,吞吐能力适应性达到适度超前水平。目前世界十大港口排名,中国占据七席。三是海运企业国际地位进一步提高。中远海运集团规模居世界首位,招商局港口和中远海运港口集装箱吞吐量规模居世界全球码头运营商前两位。
海运发展之所以能够取得巨大发展成就,是坚持改革开放,积极探索中国特色海运发展之路的结果;也是坚决贯彻国家对外重大举措、坚持强化创新发展的结果海运。
海运具有天然的国际化特征。大型航运企业几乎都是国际化企业。根据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UNCTAD)中的班轮连接性指数,2014年以来中国的海运全球连接度持续位居全球首位。在中国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和“一带一路”建设的背景下,加快推动由海运大国向海运强国的历史性转变具有重要意义。
一方面,海运业自身要进一步扩大开放,积极参与国际海运治理。包括深化海运投资领域对外开放,做好自贸试验区海运创新政策的复制推广工作。继续有序推进海运“放管服”改革,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支持海运企业实施“走出去”发展,构建国际化产业布局和服务网络,做强国际港航运营商,进一步提升全球海运资源共享水平和配置能力。积极参与重要国际通道治理,在重要国际航道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贡献我国力量。建立区域性航运组织,聚集、整合亚洲航运声音等。
另一方面,要更好地服务于国家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开放意味着互联互通。这就需要海运在国家和地区之间形成连接和通路,由此带动贸易、投资、金融和信息等要素的集聚。当前海运市场处于一轮漫长调整期,竞争更加激烈,国际海运规则持续调整,同时现代技术发展正不断推动海运服务创新,现代航运服务已经打破了原有模式,为客户提供集成化的服务已经成为重要竞争手段。这就需要海运市场主体适应新形势,把握新需求,着眼以更高的效率、更先进的技术手段提供全程供应链服务,打造贸易大通道,积极推动形成全方位开放新格局。(贾大山作者为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院副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