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与“一带一路”相关国家货物贸易额累计已超过5万亿美元。巨大的贸易体量势必需要同等规模的物流业支撑,从而使贸易流动畅通、资源效率不断提升。物流企业应如何发挥自身所长参与“一带一路”建设?记者就此采访了中国外运长航集团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张建卫。
张建卫:“一带一路”建设对中国物流企业意味着新的发展时代,会产生新的贸易形态、新的市场环境和新的机遇。其中,最重要的是创造了新的市场。“一带一路”建设将通过两轮驱动形成一个新兴大市场,为物流企业发展带来新机遇。第一轮驱动是海外投资和国际产能合作,由此产生了工程物流需求。第二轮驱动是随着相关国家经济发展和互联互通,“一带一路”区域将会形成生产要素大量流动,经济多边融合发展促使新兴大市场逐渐形成,产生大量综合物流需求。为此,中国物流企业需要聚焦“一带一路”,将国际化作为新的发展方向,尤其要从工程物流入手,再向综合物流拓展,以深耕海外市场。
张建卫:新机遇必然会带来新挑战,这些挑战既是我们的困难,也是我们物流企业发展的巨大空间。
首先是互联互通方面的挑战。物流基础设施是互联互通的难题物流。例如,各个国家铁路有宽轨和窄轨之分,换装能力也参差不齐,成为中国班列正常运行、提高效率的重大瓶颈。
其次是相关国家有些口岸的操作效率比较低,各国间缺乏协同性。据统计,中欧班列货物在口岸平均滞留时间占全程运输时间的30%。在口岸滞留中,由于单证、海关查验等原因导致的滞留时间占到60%,运力衔接等其他原因滞留时间占40%。
第三是贸易便利化的挑战。一是双向贸易不平衡,“一带一路”西向货量多,东向货量少,双向平衡缺少机制,增加了运输商的空驶率和返程物流成本,影响贸易便利化发展;二是“一带一路”跨境电商还未形成统一的国际规则,各国海关对跨境B2C商品的属性界定、税收政策和监管方式差异性很大,且尚未形成货运机制,增加了跨境电商发展的不确定性。
最后就是国际复杂环境的挑战。中国物流企业在“走出去”实现国际化进程中必须面对复杂国际环境带来的各种考验,比如相关国家金融压力和汇率波动风险,意识形态、文化差异等。
张建卫:面对机遇和挑战,我们要变中求胜才能把握商机。“一带一路”需要中国物流企业在产品设计、运营模式、组织架构、人力资源建设等方面更加国际化。中国外运长航集团近几年在“一带一路”相关国家新设立海外分支机构,分布在33个国家和地区,共有近80个海外网点。这些新构建的海外网点一方面促进了中国外运长航集团的国际化进程,同时也高效地为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投资的中国企业提供了全程国际化、属地化物流解决方案服务。(记者 廉丹)